摩臣资讯

中外城市对比——上海与纽约

发布时间:2023-11-21 09:21:09     浏览次数:


中外城市对比——上海与纽约
内容摘要:上海,纽约分别是中,美两国的经济中心,在两国的城市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围绕着两城市在基础条件,城市功能,文化,转型等方面进行对比,挖掘出其中的共性。
关键词:城市比较 城市功能 文化 转型
城市是每个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的兴衰与发展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众观中国,很多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与文化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上海——开埠后, 因缘时会, 短短数十年间, 即由一个中世纪滨海县城梦幻般地一跃而为近代化国际性大都市, 被誉为“东方的巴黎, 西方的纽约”。其变化之大之快, 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史上都堪称奇迹。现在的上海已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而同样作为美国首位城市的纽约与上海必定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一. 城市基础条件比较。
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城市, 也是世界上最具经济影响力的城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市区面积945平方公里。城市由曼哈顿、布朗克斯、布鲁克林、昆斯和里士满5个区组成。纽约市土地面积约为776 平方公里, 占全美906 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0. 009%。①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估计, 2003 年7 月纽约市的人口为809 万, 占全美29081 万人口的2. 8%。②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城市一共由18个区1个县组成,包括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等。200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从人口的结构来看,纽约是个移民城市,上海也同样海纳百川。上海的市民虽非国外移民,但来自全国各地,这一点与纽约相似。
二. 城市功能比较
纽约作为世界特大都市之一,是美国最大的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由于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所以纽约又自封为世界的首都。纽约是海港城市,它的繁荣先是以贸易为基础的。纽约的商业功能得到巩固后便控制两条贸易线,即北大西洋到欧洲的海运和通往美国内陆腹地的陆运。在全美国对外贸易中,纽约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其次,纽约在工业化时期是全美最大的工业基地。工厂企业云集于此,加快了纽约城市化进程。再之,纽约华尔街作为美国及世界金融中心更是闻名遐迩,它向国内外提供金融服务,其资金在全美和全世界都具有支配作用。在工业时代,纽约已经发展成为集金融、工业及服务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
而在中西文化冲撞与交汇的过程中以通商为主要功能的商业巨埠上海, 有所谓“全国通商总汇”、“中国第一繁盛商埠”、“中国第一大码头”之称。。同样工商业发达, 贸易繁荣。上海与纽约均为港口城市,2000 年上海港口吞吐量为2.64 亿吨, 位居世界第三大港口地位[3]。此外,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保险,金融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的集中之地,在国家中和纽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 城市文化比较。
文化产业也是城市文化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统计, 以文化产业为主要部分的第三产业在纽约的产业结构中有占85% 以上。作为美国文化中心, 纽约非常重视城市文化设施建设, 即在表现城市整体形象和风格的城市文化“硬件”上下功夫。纽约拥有闻名遐尔的林肯艺术演出中心、卡内基演出厅、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例如, 纽约共有2000 多所博物馆, 既有综合性博物馆, 也有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等专业博物馆。[4] 这些与纽约居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
同为国家首位性大城市, 尽管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不同, 但两城市都具有共性的发展轨迹。上海文化设施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建造了东方明珠、上海大剧院、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博物馆新馆等许多标志性建筑, 为充分发挥大都市的文化辐射和传播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上海文化形态“硬件”仍显不足,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数量少, 馆藏不足, 反映城市发展历史的各类专业博物馆更是少见。这样的文化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需要, 郊区文化设施布局不足, 适合普通百姓的文化设施质差数少, 免费开放的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更少。但是, 另一方面, 上海顶级文化设施却与纽约相当。上海图书馆、上海大剧院等无论是规模还是设备等方面都堪称一流。例如, 上海大剧院, 总面积6.3 万平方米, 内设1800 座的观众厅、500 座的中剧场、200 座的小剧场以及大小不等的操练房和琴房, 1700 平方米的舞台, 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音响设备。“整个建筑是一座玲珑剔透的艺术宫殿, 和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美国的林肯中心、法国的巴士底剧院等一样, 同为世界建筑艺术的经典”[5] 。
通过综合比较发现, 上海在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创新以及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 均不及纽约。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较低、文化地位被矮化以及管理体制陈旧、“守好阵地”的保守观念等。[6]
四. 城市转型。
20 世纪70 年代末和80 年代初, 由于服务业未能即时吸纳来自制造业的失业人口, 纽约整体的就业水平出现下降。同时, 由于大量制造业总部以及有关的写字楼相继搬离这些国际大都会, 税收因而减少。结果, 这些政府必须将公营资产及服务私有化, 并削减员工数目, 这些改革均导致失业情况恶化。当时专家和政策分析者都认为纽约这座城市完了: 所有的综合指标都很糟糕, 城市刚刚经历了一场财政危机, 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然而, 以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者服务业(包括先进服务业和产业服务业) 的快速发展, 并越来越壮大, 最终支撑起一个新的纽约城市。纽约的成功转型, 由制造业城市转型成为服务型城市, 堪称城市转型的典范。
      上海的战略目标和上海在全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决定了上海城市转型的方向同为服务型城市。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要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其中的金融、贸易、航运三个目标都是服务性的, 而经济中心的目标是综合性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先进制造业、支撑制造业的服务业等, 这是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 说明上海的服务业发展还有自身强大的先进制造业。从纽约的发展看, 在完成城市向服务型转型之后而成为金融中心, 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核心都是金融产业。在金融人才方面, 目前,上海的金融人才数量为6. 3 万人, 纽约在30 万以上; 而且在金融人才素质上, 国际化程度、专业能力等也有较大差距。因此,上海要成功完成城市转型,获取纽约一样的成功,还有一段艰苦的道路要探索。[7]

纽约是世界知名的大都市,是美国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这里终日人流滚滚、脚步匆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出入华尔街、驻足百老汇,为这个城市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而深深赞叹。而中国上海现今经济建设正在持续、稳定地发展, 城市面貌也随之而发生着惊人的变化。纽约为上海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上海如果能抓住机遇,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U. S. Census Bureau, N ew York MapStats. h ttp: ∥www. fedstats. gov? qf? states? 36? 3651000. h tm l
2. U. S. CensusBureau, h ttp: ∥www. census. gov? popest
3. 上海年鉴编纂委员会.《上海年鉴2003》[M ] (pp .211-212).上海年鉴社.
4.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年鉴2002》[M ](p.204).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
5. 熊月之编.<上海通史>第十四卷[M ](p.39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林广,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6期,《上海与纽约文化形态比较研究》,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7.韩汉君,黄恩龙,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城市转型的国际经验与上海的金融服务功能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Copyright © 2012-2018 首页-摩臣-官方注册指定站   琼ICP备xxxxxxxx号

平台注册入口